首页

仙侠修真

小寡妇与铁匠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

小寡妇与铁匠: 武刚番外二

    !!!!武刚一直将嫂子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里,也深以为然,做人要低调,做官更要低调,可是只有一件事情不能低调,那就是在科举考试的时候,这个时候的规矩很严苛,每次考的好的三十二人可以谋得一个好前程,甚至进入内阁,做丞相,可是如果你考了三十三名,那么你这辈子就是把官当出花来,也没有什么升值的可能了。嫂子也正是因为这一点,所以在他参加科举之前,就开始为他想方设法的提高名气。
    县衙报名,武刚这是第一次,毕竟只有十六岁,尽管心里成熟,为人聪敏,可是在面临人生转折的事情上,还是非常的忐忑的。
    进了县衙的二堂,这里就是考生报名的场所了,其中一个坐书案后的官员,直勾勾的望向武刚,他负责武刚,然后开始询问姓名年龄、三代履历,出身是否清白……若是家中三代之内有从事娼、优、皂、隶的,有当佣人、门子、轿夫、媒婆、接生、修脚的都属于‘身世不清’之列,是没资格报考的。还有报考时是否为丁忧期间,是否是在户籍所在地报考,是否是确实是考生本人参加考试,统共问了十几项,全都一一记录在案后,又打量着他们身高外貌,在一张纸票上写道:‘身短、圆脸、面黑、有须’之类描述性的语句,来描述考生的样貌特征,然后贴在考牌的后面,叫做‘浮票’。武刚的记录就是“身瘦长、面白无须,容貌甚佳”,武刚的身高要归功于他师父秋景的多年捶打,没想到身材竟然长高很多。确认无误,就可以按手印了。
    县试的当天,嫂子派来的人将一切都打点好了,天还没有亮,就叫醒了武刚,说是考试的时间要到了,武刚吃过早饭,带着自己要用的东西,来到了县学门口,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的人。不发老幼,这些人都是一个身份,那就是童生。武刚甚至还看到了白发苍苍的七八十岁的老人,真是感叹啊!
    考试开始绝大多数读书人,在学完四书五经及相关著述后,便把全部精力放到八股文上,整日里诵高头讲章用他嫂子的话来说,就是思想僵硬,武刚不一样,艳娘一直就在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。题目很特别,很难,武刚看到周围的考生都是抓耳挠腮,被难住的样子,再看县令大人那得意的一笑,看来这次真是要有好多人落榜了。武刚破题之后,一切就很简单了,半个时辰,顺利的答完了,最后再从头默读一遍,直到确定音调和谐,朗朗上口;机调圆熟,赏心悦目后,这才勉强满意,最后检查一遍有没有犯帝讳、圣讳,完全确认无误了,最后一笔一划的往答题卷上抄写,要知道武刚的书法,尤其是楷书,已经有了自成一家的雏形了,端庄整丽、一丝不苟,无论是谁,都可以看出这份书法功底。
    县令大人已经审阅过了不少考生的试卷,先看了武刚一眼,直觉这个少年容貌甚伟,心下暗道,但愿不是一个绣花枕头,拿过武刚是试卷,刚一打开,就被上面优美的文字吸引了,再仔细看了一下内容,眼睛都要瞪出来了,“好!好!案首非你莫属了。”
    尽管考试还没结束,但是武刚这个县试第一已经定了下来了。
    也许是因为武刚的名气,也许是他的书法,也许是他对八股文的掌握,总之,在府试上,他也顺利的得到了第一名,这个时候,消息传回家里,很快的,嫂子就来信了,只有四个字“宠辱不惊”,武刚岂会不了解嫂子的苦心,连得两个第一,被同窗和所有人追捧,要说此时他的心里没有洋洋得意,是不可能的,但是嫂子这四个字,却给他提了一个醒,要淡定啊!
    武刚不负众望的连中三元,在家乡的艳娘听到了这个消息,只是对来报喜的下人说道,“知道了,去领赏吧!告诉管家,给大家发红包。”然后,依旧面对平儿,这个丫头最近有点象个野马了。
    “嫂子,我哥可是连中三元哎,你就给这么点反应?”平儿这是想要转移话题,
    “哼!陪着他熬了多少夜?又花了我多少钱?连中三元是应该的,要是没有,我才该有点反应呢!先别说她,交代你的问题,你说,你昨天跑哪儿去了?”
    平儿嘟起了嘴,事后,她写信跟自己的哥哥告状,说了嫂子听到他成绩之后的反应,武刚看了信之后,哈哈大笑!惹得其他的同窗都过来看,因为他们还没有看见这位师兄有这么纵意的时候呢!武刚中了榜眼,这可是当地的大事,来艳娘家道贺的人一批一批的,艳娘不喜欢,直接闭门谢客,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,自己是再嫁的寡嫂,这样的门第对于武刚来说,多少有点尴尬,艳娘虽然不在乎,可是不想成为众人议论的焦点。
    武刚有了这样的成绩,又年轻英俊,自然就成了京里达官贵人的觊觎的对象,但凡是家里有闺女的,无论大小,都要想方设法的联系上武刚,其中一个,武刚怎么也推脱不掉了,是他恩师的女儿,姓方,人不知道长得怎么样,武刚跟在艳娘的身边,对那些娇滴滴的小姐,一直没有什么好感,就如同没有生气一样。武刚和他的恩师详细的解释了自己的嫂子,对于他的大恩,又说了这位嫂子的脾气,他的恩师听了,非常的钦佩这样一位奇女子,也理解武刚的犹豫,让他问过嫂子意思,再决定。
    这次到恩师的府中来拜访,主要还是针对自己将来的仕途,想听一下恩师的意见,仆人将他领到了花园,请他到亭子里坐一下,他们主人马上出来,武刚就不明白了,现在正值深秋,花园里根本没有什么可以看的花了,除了亭子周围的几株菊花,本来说是主人很快就来,可是过了半个时辰,也不见一个人来,武刚不免想到,是不是仆人根本没有把自己来的消息告诉他的恩师呢?随即又一想,不可能,那么另一种可能就是,这是恩师的安排了,无论是那种原因,那么他此时该做的,就是等。武刚看着面前的菊花,突然想起了以前和嫂子一家还有平儿一起过中秋节。正在沉思的时候,他的恩师终于姗姗来迟,一脸的笑意,也决口不提为什么迟到,武刚也聪明的不问,事后,武刚才知道,让他等在亭子里,确实是有用意的,一是考验他,二是恩师让自己的夫人和女儿偷偷的相看一下。
    艳娘接到武刚的信之后,马上给他回了一封,就一句话,“自己看着办,你只有一次机会。”,就这样,武刚娶了恩师的女儿。武刚本来以为,既然嫂子是这种放牛吃草的态度,那他也就答应吧!方家书香门第,家风淳朴,很和自己的口味,武刚此时也没有什么大的野心,和方氏结亲是最好的选择了。
    既然是对方看中了自己,那么关于婚礼的事,也就无需客气了,武刚直接找到恩师方中谦,开诚布公的说明,自己是由嫂子抚养长大的,所以娶了他的女儿,也不可能过太好的日子,如果恩师同意,那么他愿意娶方家的女儿。
    方中谦有着文人特有的高傲,本就不喜浮华,听武刚这样说,反倒非常的高兴。赶紧表态,一切从简。本来武刚以为艳娘的态度就是听之任之了,可是没有想到,在接到自己要成亲的消息之后,艳娘带着一家老小飞一般的速度来到了京城,而且还带了不少的箱子,平儿偷偷的告诉他,那是为了武刚成亲准备的聘礼,有好些东西,都是在多年以前就置办下的。武刚听了这些,可是一点的心里准备都没有。艳娘这次见了武刚,是完全的不同了,她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为武刚操办婚事上,事必躬亲,从首饰设计,到衣料的选择,华贵典雅,别具匠心,一看就是用了心准备的。
    当武刚送来的聘礼放到方家的院子的时候,方夫人看这只有十六抬的聘礼,还觉得很寒酸,甚至旁边的亲戚都开始小声的议论了,但是当所有的箱子打开,众人却都惊叹的聚集过来,这箱子的物品,看上去不奢华,但是却各各都是精品,可以看出武家确实很有诚意。
    晚上,方夫人对丈夫提出了疑问,
    “不是说武刚家境不好吗?看他平日里的穿着也非常的朴素,怎么送来的聘礼却这么贵重呢?”
    “我不是和你说过他有个嫂子吗?他的嫂子何氏可不是一般人,再嫁给了盐帮的帮主秋景,你想,盐帮该多有钱啊?在
    秋景这些年的经营下,不说富可敌国,却也是金银成堆的,再说何氏,她自己就开了不少的产业,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,都是九牛一毛,如果不是顾及武刚的颜面,一百六十抬的聘礼也是送的起的。”
    方中谦对于武家送来的聘礼非常的满意,在他看来,不是贵重的东西才是好的,更重要的是心意,这也代表着武家对自己的女儿和整个方家的重视。方夫人听丈夫这样说,心里乐得不行,开始她就做好了女儿要吃苦的打算,甚至私下里给女儿备了不少的嫁妆,如今看来,却是多此一举了。
    直到新婚之夜,他才第一次见到他的妻子,没有想到,方氏竟然很漂亮,也很温柔。成亲以来,夫妻到也和睦。武刚发现了妻子和自己家的女人不同,其实也就是和自家的嫂子和妹妹不同。嫂子和平儿平时说话都是极为爽利的,可是他的妻子,说话都是看着自己的眼睛的,就如同胆小的兔子,战战兢兢的侍候着丈夫,武刚从小过的就是苦日子,生活非常的朴素,平日里最多也就是四个菜一个汤,可是,菜还是要做的好吃才行的,方氏从家里带来的厨子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,为了迁就丈夫,方氏也就随着武刚的口味了。穿的衣服也很朴素,开始的时候,方氏以为家里没有钱,可是拿过管家交上来的账本才发现,家里的情况还是可以的,武刚有俸禄,结婚的时候,嫂子也送了五千两银子的安家费,想了想,这只能是因为武刚这个人节俭了。
    都说功成名就好还乡,当武刚带着家眷一起回乡,到了城外,就有当地的官员来接了,寒暄了一下,武刚才得以脱身。想要回到秋府,可是一行人刚刚到了巷子口,就有仆人过来传话,说是秋夫人为他们准备了其他的府第,要他们直接过去,安顿好了之后,秋景和艳娘才会过来。武刚何等聪明,马上就猜出了艳娘的顾忌,这是在为他着想,可是,武刚不愿意接受艳娘的好意,他是嫂子养大的,无论她是不是再嫁,她始终是养育自己的人,就如同是自己的母亲。
    武刚带着妻子,还是来到了秋府,平儿就站在门口等着他。因为她知道,哥哥不是忘恩负义的人。****